总结了 >工作计划

二年级下册教案优秀7篇

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具有趣味性的教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下册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下册教案优秀7篇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准备:

六种立体孔雀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成品、彩色折纸、cai课件、六个孔雀乐园(纸工)

学具准备:

学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配乐欣赏孔雀的录象、图片

2、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二、传授新知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2、师导言: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生答

3、探索研究:师将五只不同的孔雀在幻灯下展示,并发到个小组中,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研究。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4、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5、欣赏书本作品,说说其他小朋友在孔雀羽毛上的做法和发表一下小朋友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

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总结评价

(1)评价: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2)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2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

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和( )。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 )

2.580、590、( )、( )、620

3.( )、900、800、700、600、(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习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李贺的《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诗的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后两句借骏马喻怀。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作者通过写马来表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表达对自由豪放生活的爱慕向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提供的注释读懂诗意,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比较难。

五、教法、教具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们,在上节课里,你们学习了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谁能够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背诵才华,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

教师板书课题《马诗》。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自读诗文,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感知

1、默读这首诗理解诗词大意。

2、赏析前两句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3、老师总结: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4、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再共同想象感受环境的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是随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6、赏析后两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7、老师总结: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8、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想到这些他能不焦急、不忧虑、不愤慨吗?

9、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10、品读升华:这首诗与《兵曹胡马》都写了马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拓展延伸:搜集其他描写马的古诗,欣赏交流体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4

1、用积累的识字方法记住初步识记一些字词;

2、引导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熟悉故事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4、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创世神话,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意愿。

【重点难点】

1、识记重难点字词;

2、能够体会神话故事中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意愿。

【教学准备】

课件、其他相关神话资料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张我们曾一起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今天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同学们来猜一猜这是哪里?(展示图片)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让老师想起了咱们这学期刚学过的《神州谣》,你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那就再背一背吧!(齐背诵)

2、是呀!我们中华古称神州,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今天张老师带领大家去古代神州大地上听一听那里的故事。(板书:羿射九日)

二、初读课文,理解射日的原因

1、图上的这个人是谁?他在做什么(展示图片)?然后认识羿。

2、图上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树?(形状、颜色)猜一猜这棵树的名字?这棵树上住着十个太阳,很有意思。齐读这个自然段,去认识这棵树吧?

3、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十个太阳轮流值日,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好处?”

4、换偏旁认识“值”。

5、十个太阳轮流值日,很乖很乖,可是有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齐读文段,学习“一齐”的近义词。

6、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齐读句子)

7、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你通过什么词判断出来的?这个句子里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把太阳比作火球?(共同点:形状、颜色)理解“炙烤”的意思。

8、十个太阳到底把大地炙烤成什么样子了?(默读第三自然段回答)总结羿射九日的原因。(齐读:读出人们日子艰难的感觉)

三、理解课文,清楚羿射日经过。

1、女生赛读,用“~~~~~~”将羿射日遇到的困难勾出来。学习羿射日的动词,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问题?(翻过、蹚过、来到)说明了羿射日历尽了千辛万苦。两个”九十九”是真的九十九座山,九十九条河吗?这里的九十九是虚数,说明羿射日遇到了很多困难。(女生再读,读出重点词汇)

2、男生齐读文段,重点词语都是什么词?(动词),它们体现了羿是个怎样的神射手?学习“英明神武”,现在你们都是一个个小小神箭手,读出羿英明神武。

3、英明神武的羿手拿一把神弓,这把弓可太厉害了,帮着羿快速地射下了九个太阳。那弓这个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一起来看一看。最初的“弓”长成这个样子,小棚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文字吗?对,我们在《贝的故事》里学过,这是甲骨文。猜出另外几个字。

4、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找出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的原因?他是怎样想的`?(用“—”画出来)

5、总结羿射日的经过,并推出羿射日的结果。展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勃勃生机的含义。(勃勃生机=生机勃勃:生命旺盛的样子)

6、再次展示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带着学生复述故事。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微课学习《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神话中的人物,他们是射下九个太阳的羿,开天地的盘古和造人的女娲,这些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神奇,因为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故事里都充满着神奇的想法。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到银杏树满足了孩子们提出的要求后很快就干枯了,在孩子们泪水的滋润下,奇迹般地复苏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爱的伟大。

2、理解为什么孩子们后来不忍心再提要求了。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银杏树图片)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银杏树)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银杏树?(介绍银杏树资料)

这不是一棵普通的银杏树,它的每一片叶子都会满足大家的一个愿望,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银杏树有关的课文《最后一片银杏树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练习用“一片”说短语。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2、教师领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文识字

1、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生字“竟、嬉”,理解词语“究竟、嬉戏”,并练习用这两个词语说话。

2、一天银杏树爷爷说话了,他都说了些什么?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心想事成”。

3、读课文的3——5自然段,说说孩子们都向银杏树爷爷提出了哪些请求?

学习生字“崭、袖、抖、枚、激”,“崭”翘舌音。

理解“崭新、袖珍、颤抖、激动”四个词语,并练习用词语说话。请学生“颤抖”这个动作。

练习用“一枚”说话语,一枚( )。

4、读第6自然段,思考:银杏树落下最后一枚叶子,怎样了?孩子们听说银杏树死了是怎样做的?

学生字“枯、滴、渗”,“渗”翘舌音。

5、最后银杏树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生字“滋、迹、般、复”。“滋”平舌音。“迹”与“际”比际,“般”与“搬”区别。

理解词语“滋润”“奇迹”,并用词语说话。

四、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抖”字。

六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2-4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jìng xī zhǎn xiù dǒu méi fù

竟 嬉 崭 袖 抖 枚 复

jī kū dī shèn zī jì bān

激 枯 滴 渗 滋 迹 般

机 哭 际

鸡 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指导书写“称、图、捧”三个字。

3、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卡片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指导书写。

3、 给生字扩词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为什么孩子们后来不忍心再提出请求了?

2、 如果让你提请求,你想提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五、完成课后练习

1、“填一填”

2、“写一写”

布置作业:回家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4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chēng(称号)

chèn(称心)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比较、发现其异同。

2、重点认识旧、新、长、短。

3、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郊游的音乐

2、大图书、大头饰、字卡、小图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郊游》,激起幼儿兴趣

t:小朋友,我们今天要去郊游,你们准备好了吗?走,我们出发吧!(放音乐)

2、经验连接

t:我们都到外面去郊游过,你去郊游的时候,爸爸妈妈都给你们准备了哪些东西呢?

二、出示大熊、松鼠的头饰,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t:有一只大熊和松鼠也去郊游了,看,它们都带了什么呢?(出示幻灯1)这两顶帐篷有什么不一样的呢?(点击出示旧和新)那这顶旧的帐篷是谁的呢?(点击出示大熊旗杆)你是怎么知道的?这顶就是松鼠的了。总结:大熊的帐篷是旧的,松树的帐篷是新的,(点击出示旗杆)这两面旗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点击出示长和短)总结:大熊的旗杆长长的,松树的旗杆短短的。

过度:搭好了帐篷他们就去找吃的了(出示幻灯2)看,松鼠在哪里?他在干什么?大熊在矮矮的.树桩上,他能采到果子吗?这本书里还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呢?最后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答案就藏在这本书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三、自由阅读

1、一页一页翻,边用手指好边讲。

t:这本书里还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呢?(出示大图书)最后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出示大图书)大熊为什么哭呀?(出示大图书)

t:所以,大熊回到帐篷后把门关了起来,因为他不想被别人看见她很伤心。

t:但是这一切被谁看见了呢?松鼠是在哪里看见大熊在哭的呢?松鼠看见了最后是怎么做的呢?

总结:当松鼠拿出自己的果子和大熊一起分享时,他么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原来和朋友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迁移经验

t:小朋友,你带了好东西会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吗?你跟好朋友一起分享的时候你跟你的好朋友心情怎么样呢?

四、完整阅读

1、第一次阅读

t:现在,我们一边看着大图书一边完整的来听这个故事。(师示范)

2、第二次阅读

t:现在,我们一边听着录音一边看着小图书来讲一讲。(放录音)

五、字卡游戏

1、找相同的字

t:今天,我们认识了“长”、“短”、“新”、“旧”(出示字卡)这几个字宝宝,(发字卡)现在,请你们找出跟我一样的字,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六、结束

t:待会,你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7

1、找春天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

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 “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 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2、古诗两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通用8篇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学计划下册6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8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优质6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篇

二年级下册班主任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5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971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