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撰写使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策略,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唐诗读书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唐诗读书心得篇1
诗,是十里桃花的繁华,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保家卫国的豪情;诗,是漂泊中的孤独无依,是雨夜里的痛彻心扉,是记忆里的江山如画。人说世事如梦,几度秋凉。昨夜灯火楼台,转眼人去楼空。遥想当年沙场,难料如今铁马冰河只能入梦来。在那些诗词里,我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荣辱兴衰,最终被岁月掩埋。眼见了多少游子的乡愁,丝缕的萦绕心头。望少年气盛,雄心壮志徘徊苍穹。蓦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诗,经久不衰。偶然忆起,璀璨如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油灯下的母亲,安详的坐在那里。她的手微微颤抖,手中的针线穿梭往来,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疲惫,双鬓明晃晃的发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她把无尽的思念与牵挂缝进衣衫的袖口,心中的念念不舍似灯油慢慢融化,落在地上,好像泻了一地的月光。母亲老了,却固执的像个孩子。她担心孩子不能如期归来,一人默默在故乡等待。都说母爱如歌,似水柔情,直至今日,才悟得真谛。前些日子,我与母亲到楼下散步。我总喜欢走在前面,一转头,望见与我齐平的脸,脸上的细纹一如她走过的风花雪月。我放缓步子,直到与母亲并肩。昏黄的路灯下,她稀疏的头发里大把的银丝泛着淡淡的微光。“妈,你有白头发了。”我对她悄声说道。“嗯,我老了啊。”她好像叹了口气,眼里像是弥漫着大雾。我的思绪被拉回很多年前,那时候我的小手还触不到她的臂弯,母亲喜欢弯下腰同我说话。那时候我唯一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能像父亲一样挽着她的手,走过每一条街头。我想起儿时总喜欢和母亲挤在同一床被窝里,身上的冰凉贴近她肌肤的滚烫。她总会半真半假地把我推开,推的远远的,直到床边。但每个清晨醒来,睁开双眼,总发现自己小猫一样蜷伏在她的怀里,感受着她铿锵的心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一阵暖流钻入心底,恍惚间我还是那个咿呀学语的小女孩儿,而她还是青春的模样。“哪有,你才四十嘛,很年轻啦。”我握住母亲的手,沿着街道慢走。只记得我们俩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很长,像留不住的时光。
读诗时,总免不了了解诗人。孟郊被称为“诗囚”,我看完资料,多少有些酸心的。他的一生有太多荆棘坎坷,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或许人只有到了一定阅历的时候,细数过往,才懂情深。原来很多人本是我们生命中的路过,哪怕父母,也只是短暂地陪我们半辈子。总会待到别离时,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我们不该把父母的爱当作挥霍,且行且珍惜。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李白一生诗作无数,我却对这一首情有独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这是前不久很流行的一首歌曲。我很羡慕李白,倾倒于他出众的文采,也向往着他的洒脱。“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的《将进酒》,字字透着潇洒,句句唱得昂扬。我以为,他本知足常乐之人,饮一杯酒,且忘忧愁。“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他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的豪情,颠覆了我的看法。但当我读到《行路难》,心中竟生起了敬意。诗人巧借行路的艰难,暗喻仕途的坎坷。官场的你争我夺,阿谀欺诈,给予诗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命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海上汹涌的波涛就要将他击垮。但李白的过人之处,便是没有被无情的命运打倒,仍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愈挫愈勇,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爱我中华者,必当敬我中华之精神文化也。千年之前,我们祖先辈的他们,面对逆境,咬牙切齿却也从不轻言放弃,在悲洪似的逆境前挣扎着寻找一丝光明。而多年后的我们,是否延承了此般精神?俄而,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俞老师,从一个寸草不生的穷乡村走出来,走到一个丁点儿大的县城,一步步打拼,如今来到了省城南京。依稀记得他与我们谈及曾经时双眼的朦胧,一次次雨中的挥泪,一夜夜翻来覆去的难眠,一场场惨败的考试,世事如此不顺人心。也曾几度消沉,他告诉我们,那些迷茫的日子,孤苦无依,唯有诗词与书籍作伴,那些苦痛的岁月,是文字陪在他的身边。而如今的他,上课时信手拈来的几句诗词,令人惊叹不已。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读的岂是字句,更是灵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学习古人的精神,迎难而上,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终有一日,我们能穿过厚厚的云层,寻觅到希望的光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要说爱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诗人还真是数不胜数,但最令我钦佩的还是诗圣杜甫。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他的诗,是在小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据说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小小年纪的我,还无法理解国之深,只是同他一起“喜欲狂”,也是种别样的欢欣。不同于诗仙李白的浪漫,现实主义的他倍感深沉。而当我读到这首《春望》,心中沉沉的一击,感觉喘不过气来。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古时诗人词人总喜欢写一字“深”,“庭院深深深几许”“城春草木深”,这一字,染上了荒凉,沾满了无奈。沦陷的长安城,昔日的笙歌舞曲早已不见踪影,一城的繁华转眼间成了沙石瓦硕。放眼望去,破败不堪,千里不见人迹,唯有杂草丛生。感伤时事,看到那娇艳的鲜花,思绪被勾起,忆起曾经,两行浊泪沾湿了衣裳。许多时日未见家人,思念愈加浓烈,忽闻鸟鸣,心头一颤,乍然惊起。看那火红的战火啊把天空的碧蓝铺成了鲜血的颜色,看那弥漫的硝烟啊不知何日方休。无言的等待啊只希望送来一封家书,告诉我家里安好,告诉我妻小平安。年华易逝,满头的白发像秋末飘零的枯叶,大把大把的往下掉,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都差不住了。品完诗,心头空荡荡的,却又像被什么堵住。千年中华,这片土地上经历过多少场战争,多少家破人亡。那些岁月里的逃离与漂泊,永远都无法忘怀。我该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整日阳光明媚的年代。能在清早醒来时看见爸爸妈妈的脸,能在睡前道一句 “晚安”。读了那些诗,我突然间觉得自己多幸福。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为炎黄子孙,我们该尽己所能,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如今很火的电影《战狼》,“当你在国外遇到困难时,不要忘记,你的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朋友圈里,微博动态里,都是纷纷的好评。那一刻内心的震撼着实难以言表。但在这之后,真正有所行动的又有谁呢?口说无用,我们该投身于实际行动之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孝亲敬长,努力学习,便是爱国。它无需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得儿时的我,对诗并不感兴趣。还不如童话,看公主几经波折后遇到王子,盼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那个风雪之夜悄然升入天堂。那时候的知识面很单薄,不过停留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般略显肤浅的诗罢了。也只是单纯的记诵,从不试想理解。如今渐渐长大,才发现诗歌不仅仅是诗歌,它可以包含许多许多。诗,可以是一种回忆,就如同默片播放,刻下一寸一寸的旧时光。看前朝,多少风流人物,不尽英雄史诗;论今朝,是否依旧如初?诗,可以是千千万万的寄托:羇旅之人借诗词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沙场上英勇拼搏的将军战士,借诗词表现自己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多情之人借诗表达对红颜的断肠爱恋.......诗,更多的是一种鼎盛文化的象征,是一个无人能及的巅峰!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与瑰宝。它的篇幅不长,却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力量。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历史,风吹雨打,我们悲痛过,我们哭泣过,但我们不曾放弃过!我们理应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中国恒久不变的经典,永远地留在中国人心中。
一歌一舞一琵琶,一冬一秋一繁夏,一颦一笑一牵挂,一刀一剑一伤疤,一朝一夕一晚霞,一山一水一人家,一生一世一刹那。待到双鬓成白霜,在诗里感叹人生梦一场;待到双鬓成白霜,回望来路繁华落地落满伤;待到双鬓成白霜,煮一壶清茶,看昨夜灯火楼台,待来世满面红妆。
唐诗读书心得篇2
严羽说:“诗没意思,没关系。”特别欣赏这句话。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注意到一个事实:在盛唐时期,诗人所想象的广阔世界实在是“理不可及”
第一,才华横溢的诗人往往驰骋想象,依托空旷之地,以使自己的境界出乎意料。比如我读了一首好诗,它的手法、灵感、境界都是我力所不及的,我就会由衷感叹:单纯的笔墨难画。诗如禅,重心悟,而离言。诗词讲究“悟性好者不言多”的手法。当一首诗能达到禅意的境界,就更难了。就我而言,我更喜欢那些带有禅意的诗,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意境可以直接指向人心。
第二,博学而有品味的诗人,永远是能看各家的智者,永远是能改变学问,修习禅学的开悟者。久而久之,他的诗歌自然会达到一种清晰的状态,诗人会创造出一种吸引世人目光的景观。
第三,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一定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磨砺,达到“为道而奋斗,游于艺术”境界的人。因为只要你读了他们的诗,读者总能尝到一种舒服的状态。就像绝壁上的木桥,是无心之失。
第四,实现了禅境的诗人,必须是“取诸境,入诗三味”的诗人;趁深,自由”。
唐诗读书心得篇3
从小到大,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爱上了在浩瀚的书海中游泳。读散文,读小说,欣赏宋词。然而我最爱的是《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体会到她的魅力。
经常能感受到每一首诗的真挚情感。每当我看到妈妈为我努力,我就想到“但是多少爱有一寸长的草,我得到三个春光。”小学毕业,同学就要分开了。我会用“然而,尽管中国保持着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来期待与他们再次见面。
看了《唐诗三百首》,发现欣赏诗人的诗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生而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旦我学会了,我就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松树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的宁静。我更清楚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艰难的。每当下雨,我就感觉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雨知时节,春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音乐,就觉得“这种音乐应该只存在于天空,世界上能听到多少遍”。
唐朝289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但在它的背后,却有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系列大名。这些大师使唐诗产生了最大的光彩,盛唐的天气逐渐成为人们心中隐藏的梦想。所以,我相信,即使这个世界经历了几千年,还是会像你我一样被他陶醉,被他激励。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读书心得篇4
诗歌存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
小时候跟着大人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思乡之情,却在长大后每每看到这些诗句便记挂起家乡来。我认为读诗歌是对中国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学生时代背过不少诗词但鲜少能静下心来好好品味其中的韵味,现在翻开那本《唐诗三百首》看着熟悉的诗句却仿佛明白了,从前的背诵就是为了此刻心中的了然。
林语堂先生曾在《吾国与吾民》中说过一段关于诗歌的话--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的心灵。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
林语堂先生的话简洁精炼的概括了中国人和诗歌之间的关联,他将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甚至几乎认为如果没有诗歌中国人就无法存活至今,可见诗歌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清人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在如今流传甚为广泛,唐诗称得上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唐朝的繁荣安定使得一批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佳作得以名留青史,那些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诗句最能真切的表达我们中国人的灵魂。
重新品读这本《唐诗三百首》让我拾回那些被遗忘的情感。再读一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想象如奶油般细腻柔滑的酥润的春雨;再读一遍“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温和的春风轻轻拂过柔软的柳枝;再读一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象明月松峰清泉白石的静谧……诗中还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
人们的步伐总是太匆忙了,闲不下一刻来感受到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不能像古人那样细腻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单调乏味的城市生活让我们的精神变得麻木,从而埋没了我们心底那份诗意。不过就像于丹老师说的: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在我们有限的年华里享受无穷的诗意,那么也就成全了我们自己最美的人生。
唐诗读书心得篇5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唐诗读书心得篇6
我从小便是爱读书的,也不拘是不是名著。上至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下至一般的报纸杂志,只要得到了,便如饥似渴的阅读。只是贪求读书时全身心融入的愉悦,体味书中蕴含的悠久文明的剪影,并为之而深深动容!
那天,我到小姨家做客,看到茶几上有一本书,包装很是精致。一时有些好奇,便拿来翻阅,却原来是一本《唐诗三百首》。最近小姨在教妹妹背唐诗,特意去买来的。配有注释和插图,很是精致漂亮。小姨叫来妹妹,让她背诗给我们听。糯糯的童音,顺畅的背诵,迎来了我们阵阵掌声,也唤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我小时候,原也是背过的,只是长久不曾刻意记起,便有很多渐渐淡忘了,这时听来,便觉着很是亲切,温馨!于是细细看起来。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每首都是值得花费时间去记忆背诵的好作品!我们历史课现在在学辉煌灿烂的文学,其中就提到了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坏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为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而《唐诗三百首》中选录的,都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中的精华部分,都是传世闻名的名篇佳作!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
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连呼吸都是芬芳的!
我一直对文人有一种深深的敬佩,这种敬佩区别于一般对于偶像的崇拜,是骨子里的,刻印在灵魂深处的崇敬!我一直以为,文人都有着伟岸的灵魂,才能写出这样惊心动魄的诗句。文人是不屈的,有着峥峥的傲骨和永远挺直的脊梁!我们读诗背诗,不仅是学习诗人绝佳的文采才华,更是要学会那所谓的古代文人的精神,不屈与奋斗!
听着妹妹流利的背诵,我突然觉得感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啊!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唐诗三百首》这一部历史长河长久沉淀下来的璀璨,必将在我辈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一部辉煌了几千年的巨著,必将在未来继续辉煌下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