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 >心得体会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优秀7篇

我们写读后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优秀的读后感是对作品中的音乐和艺术的思考和欣赏,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国的读后感600字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优秀7篇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篇1

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才算感想和收获。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争纷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也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人物要算是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嫉妒,心怀诡异,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在当时没有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弓箭,如果不完成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之箭,出色的完成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也应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卫国家,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篇2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似乎对魏国和吴国不太公平,蜀国人物简直被神化了。吴国将领的勇武,如甘宁、凌统、孙坚,不在关羽之下,贾诩和郭嘉的谋略也不比诸葛亮逊色,可书中总是突出蜀国的人物,实在是不公平。我认为张辽才是众多武将中最杰出的一个。

张辽旧主吕布被抓后,贪生怕死,乞求曹操收留,为此张辽大骂吕布:“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足以显示出张辽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不比关羽差多少。后来他忠于曹操,也是忠义之人,为何人们只记得关羽!

张辽的为将之道是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正是如此,没能让太史慈的计策成功,因而大败孙权于合肥,也使吴国上将太史慈阵亡。虽不及诸葛亮,但有哪个当将军的像张辽一样智勇双全,且得胜后不骄傲?关羽虽智勇双全但刚愎自用,根本不及张辽,而赵云在谋略方面也逊色一些。

张辽鞠躬尽瘁。曹操平定汉中后,孙权又兴兵攻打合肥。张辽率领魏军死守。令孙权元气大伤,吴将董袭死于水中,陈武被庞德斩杀,大败于濡须口,张辽从而威震逍遥津。江南人一听到张辽的大名,连小孩晚上都不敢哭,可见张辽的厉害之处。直到在淮南战死为止,张辽立下的功名不可计数。纵是诸葛亮也打过败仗,可张辽身经百战,几乎不败,不让吴军踏入魏国半寸土地,哪个将军能够像这样英勇?

关羽智勇双全,但骄傲无比;诸葛亮才智过人,但不能上阵厮杀;张飞脾气暴躁;赵云过于谨慎,容易错过战机;黄忠年迈,容易轻敌;马超有勇无谋……如此看来,蜀中的豪杰哪个能敌张辽?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无数,但我不希望人们的目光只停留在蜀国的几个身上,如何才能“百家争鸣”,就看我们能否有自己的见解,而并不是别人留下来的。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篇3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费了多年的心血写出的长篇小说,它主要讲述了从汉朝崩倒以来,三分天下,最终以晋国统一的故事。

自汉朝崩倒以来,汉朝首领刘邦的次子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并创立蜀国,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而江东孙权,一心想统一天下,并创立吴国;而曹孟德,也想统一天下,因此慢慢扩大自己的实力,占据北方一带。如今三分天下、群雄纷争,天下大乱,故事开始了。

种种战争与计谋中,塑造了许许多多英雄与□的形象,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诡计多端的司马懿,英勇无畏的赵子龙,还有魏武帝曹操,吴王孙权……在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林丹、令我印象最深的非刘备与诸葛亮不可。

有人说,刘玄德是一个大好人,是一个志气远大的人。可我不这么认为,刘备虽然为人宽容,但会乱了军心,导致军中□与反贼出现。就如魏延降蜀时,诸葛亮发现他有反骨,便提议早杀为好,但刘玄德认为不必担心,只得暂时不杀。后来,魏延果然造反,导致蜀兵大败。向刘玄德这样的人,如果要成大事,就必须有一颗正直的心,该杀就杀,该斩就斩,这样既可以免除后患,又可以获得成功,不是一举两得吗?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聪明过人不得不让我敬佩,他的聪明让蜀军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以说如果没了他,蜀军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势力。草船借箭、三气周公瑾、巧布八阵图、空城计、赤壁大战等经典的故事都是孔明的佳作。他也吟诵了古今中外的《出师表》。可见孔明乃奇才也!

?三国演义》让我们懂得了做人,懂得了战略计谋,此乃佳作啊!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篇4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其中的一篇“赤壁之战”。这篇文章选自罗贯中的着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孙,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

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蒋干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曹操呀,你为什么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的八十万大军还敌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周瑜的连环计,再是信了蒋干的诈降书。

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周瑜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前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们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孔明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篇5

三国演义这本书读完后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军蜂起,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统一了北方,他准备趁机统治了全国赤壁一战,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不久,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刘备为了报仇,率大军伐吴,但没成功,大败伐吴。刘备病死,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方针,先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不久,司马氏掌握了魏国政权,灭掉了蜀、吴两国统一了全国。

其中有许多人物,比如:英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非常聪明,快要到赤壁大战的时候,他把二十几艘船上插满了稻草人,往敌人水寨而去,引敌人放箭,敌人真的中计了,白白浪费了十万多支箭!又有一次,诸葛亮带着两千兵马和一些文官去搬运粮草,突然,司马懿带领几万人马前来攻打,士兵们慌了神,而诸葛亮叫一些士兵扮作老百姓自己上城弹琴,其他人躲起来,司马懿又中计了连忙退兵。

我还喜欢赵云,因为他英勇无比,208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这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因此对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赵云在曹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连斩数将,终见夫人抱阿斗。赵云多番劝夫人上马,夫人不上。最后曹军渐进,云无奈,只好保幼主而走。中间又斩数将。最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两人都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呀!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站在长江岸边,回顾那几千年前的三国,也不禁感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个年代,那个三国,虽然民不聊生,但是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但是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时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这就是《三国演义》。

这本书记载了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谁是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厉兵秣马,野心勃勃,想成为最终的霸主,尤其是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个老大。然而这场打了八十多年的仗分出胜负时,赢者竟不是魏、蜀或者吴,而是新崛起的势力晋。可怜一代枭雄,谋划一生,打下大片江山,到头来却是白为他人作嫁衣。

我从三国中得知,不管是大事小事,皆要用心,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能妄图一步登天。更不能有心而不做,譬如孙权。由小到大,从无至有,一步一努力,才能成事。

三国也用每个人物的亲身经历来告诉我们道理。曹操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心计。刘备说一个人只有贤德、仁慈,方可得民心,成大事。诸葛亮轻摇羽扇:“一个人只有做事小心,谨慎,才有成功的机会。”关羽惭愧地说:“你可别像我那样,心高气傲,做不成事。”赵云来了,吕布来了,孙权来了,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故事告诫我们。

?三国演义》,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

三国的读后感600字篇7

前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读完深有感受,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等都令我回味无穷,值得沉思。

当读到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时”,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空城?面对百万敌军,岂能掉以轻心?我生怕他们会闯入城中,但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紧张,自己的计谋就会落空,敌军就会看穿城中无人,马上就会闯入城中四处破坏,老百姓会遭殃,所以他要放松,镇静,沉着,不能让敌军看穿。于是,他若无其事地在城墙上弹琴,优美动听的琴声四处响起。敌军见了,以为城中有埋伏,就不敢轻举妄动,退走了,这时我的心才放松下来。惊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又读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我又紧张起来。甚至汗毛孔都张得大开,生怕大雾突然散去,诸葛亮暴露出来,来不及返回就被消灭。但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因为雾太大,看不清对方,所以诸葛亮只把那几个稻草人立在船上,一个船上的稻草人插满了箭就换下一个船,这样来回交换,就轻易把十万支箭拿到手。等雾散了,诸葛亮早就跑得没影了。曹操这才知道上了当。这都是源于诸葛亮的‘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而又知己知彼啊!

想到诸葛亮,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经历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的风筝挂在了一棵高高的树上,我想把它够下来但够不到,我又不会爬树。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一个足球飞了过来,刚好碰到风筝,风筝因而抖动了一下。我触景生情,受到启发,就拿起几个小石子,用力向风筝砸去。终于,风筝被砸了下来,漂亮的风筝完璧归赵。

还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也许是因为地板太滑,我一不小心滑倒在水里,我在水里扑腾,“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水,这时我突然想到了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时的冷静,我便冷静下来。因为我离岸边很近,我就双手伸平,扒住了地,终于停了下来。等我上岸后,我真想谢谢诸葛亮,是他让我化险为夷,自己救了自己。

通过读《三国演义》,我懂得了: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只有冷静下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作文读后感三国演义400字精选8篇

作文读后感三国演义400字6篇

写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推荐7篇

读后感作文600字优秀5篇

名著读后感作文600字优秀8篇

写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5篇

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8篇

药的读后感600字作文7篇

读后感《夏洛的网》600字7篇

药的读后感600字作文最新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943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