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个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灵感,开拓我们的思维边界,作文是我们展示自己独特思维的窗口,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春节的作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篇1
春节是我们广东的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都是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春节的时候,广东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喜喜气洋洋的,大家都非常开心!
按照家乡抚州的风俗习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非常冷,但还是晴天多,这时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洗净全部肮脏的东西,扫去一年的废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庆新年。
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就是点灶灯,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围着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首次过年,点上蜡烛,也就是希望来年红红火火。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这一天,是过小年,也就是小孩子过年,这一天大人们为小孩子忙忙碌碌,做好许多美味佳肴,晚上我们一起放烟花,玩个痛痛快快。
农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满桌的鸡、鱼、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飘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欢度春节。边看电视边聊天,大人为小孩发压岁钱,希望我们来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黎明前开门,又鞭炮齐鸣,这就是好像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正月初一这一天,男人们带着自己的小孩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问好,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机关团体打龙灯拜年,有机会全家一同逛大街购买拜年的礼品,这样拜年,走亲访友,一直到农历十五,这段时间做客喝酒,家家扶着醉人归。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也就是说这天是春节最后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过年剩余东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汤圆,象征着今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红红火火,明天就要大干特干,学生上学,大人们外出务工。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热热闹闹,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家说春节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篇2
我不知道在其他地方有什么特别的节日,但在我的家乡,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便是春节了。春节,是一家团圆的节日,是每一代人最期待的节日。
家乡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昔日空荡荡的街道上跑满了不同年龄的小孩子,玩的、闹的、欢笑的,已在不知不觉中为春节的到来改变了原来那沉静的气氛。
家乡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有活力的日子。平日忙碌于工作的人们,拿起了手中的工具,打扫起了卫生,来了个大扫除。即使是年龄的老人,都精神抖擞,活力四射。
家乡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火热的日子。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为了迎接自己的儿女,做起了拿手的好菜。以往,只冒一丝丝青烟的烟囱,现在也是“停不下来”了,仿佛要将这漫天冰雪也融化了似的。不过,等到儿女回来,他们也都忙碌起来,怎舍得让父母操劳过多呢?
家乡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年轻的日子。一些老人仔细地打点好手里的钱,生怕花在不值的地方,他们的着装也并不存在新鲜感,与大自然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轻人一回来团聚,为老人带来营养品,添置了新衣,在白皑皑的雪中多了几番鲜亮的色彩。
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春节风俗,甚是繁多。贴春联用的是面糊,饺子里藏着花生红枣,还有到亲戚家拜年问好,小孩子得到的礼物是几个布兜都装不下的。在我小的时候,走到各家都会得到糖果,多到还要请大人帮忙装。还有压岁钱,我每年都眼巴巴地盼着,不过多半被妈妈收走了。
家乡的春节是最值得我们回味的,不管身在何处,都会让人遐想,令人铭记,那份快乐始终萦绕在我身边!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篇3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人民勤劳而善良,很早就开始为过春节做准备工作,杀鸡宰猪,热闹非凡。而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的到来。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四川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初一初二,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健康康,开心每一天。长辈也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塞满我们的口袋,更塞满了满满的幸福。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街上挂满了喜庆的灯笼,热气腾腾的汤圆也端上了桌,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么有趣,这么热闹,这么让人满怀期待!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篇4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习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项——蒸花馍。花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小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花馍可以捏成不同样子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再追问下,奶奶终于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奶奶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开始揉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子的,奶奶想了会儿说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后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接着,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后来我了解到,“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艺术我们不应该让它失传,应该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研究,去把它发扬光大!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篇5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如:包饺子,拜神,守岁,舞狮等。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包饺子。
有关包饺子的传说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娇耳汤》: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医生,他任长沙太守时,他看见许多平民百姓在临近春节时,因天气十分寒冷,经常冻伤耳朵、手等。那位医生看见后,就用羊肉、辣椒等驱寒的药材包成娇耳,做成娇耳汤分给所有平民吃。那些冻伤的人吃了娇耳汤后,冻伤全都好了。所以从此以后每年的大年初一,人们在庆祝新年时,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食物,那就是今天的饺子。
每年到了除夕那天,外婆和外公早早起床,大扫除、贴对联、挂灯笼……到了下午才正式开始包饺子。刚开始,我和外婆在一旁做包饺子的馅料。有五花肉、玉米、蔬菜等许多五颜六色的配料,看得我眼花缭乱。外婆负责将肉和洗好的配料剁碎,而我负责将蔬菜洗好并削开,同时将玉米粒剥下来。剁好后将所有的配料倒进一个大盘里,并加入油、盐和酱油,混合搅拌,配料配好后,就可以包饺子了。外婆先用清水粘粘饺子皮,然后将配料用勺子挖一大勺放到饺子皮上,接着将皮的两边合上,折出花纹,最后用手一压,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我跟着外婆包了好几个饺子,可每一个饺子在包好后就裂开了嘴巴。正当我焦急得想补救办法时,外婆却笑呵呵地说:“你看看你包的饺子,都没有用力折花纹,虽然中看,但不中吃啊!”我恍然大悟,最终做出了令我最满意的饺子。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呢?你也来试一试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