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 >活动策划

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6篇

在制定这个活动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6篇

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篇1

目标:

1.引导幼儿用连贯、清晰的语言讲述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是人们都很忙碌的季节。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春天里活动的乐趣。

准备:

1、幼儿预先向家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在春天里的一些活动,并用简单的画面进行记录。

2、春天景色及人们在春天工作的图片或录象。

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发现了春天来了?

师:那你知道春天人们都在干什么?(1~2名幼儿回答)

小结:是啊,天气变暖和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花了。这些消息都告诉了我们,春天来了!

二、播放录像。

播放录像??

(1)师:前几天,丁老师去访问了我们幼儿园的几位工作人员。看看这个是我们幼儿园的谁呀?(陈医生)让我们先来听听她在春天都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2)提问:你听到录像里,陈医生说她在春天要做什么事情?

播放录像二

(1)猜一猜。

师:“这位老爷爷是个花匠,那他在春天会做什么呢?你们来猜猜看。”

(2)播放录像

(3)提问:“看了录像,你知道花匠师傅在春天到底做些什么事情呀?”

小结:看来春天里人们真忙碌啊,我们保健老师陈医生要为我们小朋友做好预防疾病的工作;花匠纪师傅呢要忙着为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树防虫、给植物修剪树枝好让它们长得更茁壮。

三、拓展讨论

出示图片师:我们了解了我们家人、我们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在春天要做的事情。那还有许多其它职业的.人们他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你在图片里看到了谁?他在春天干什么事情呢?请和你边上的伙伴讨论一下吧,待会举手告诉丁老师。

请幼儿自由讨论3.小结并完整出示图片:清洁工叔叔要给道路洒水;农民要忙着养蚕和播种;服装设计师要为人们设计出春天的衣裳。看来春天里的人们都在忙碌着,为的是使花草树木、农作物长得更好,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健康,城市变得更漂亮、清洁。

提问:我们啊说了这么多别人在春天里的事情,那我们小朋友自己可以在春天里做什么呢?或者你准备在春天里做些什么事情?

请4~5名幼儿回答

四、组织念儿歌

出示图片,教师示范师:“老师把春天人们忙碌工作的情境啊编成了一首儿歌,藏在了这些图片里。让我们看看这首儿歌里讲了什么?”

师生一起念

(1)集体练习一遍。

师:“丁老师编的儿歌好听么?你们想跟我一起来么?好,我念得响一些,你们念得轻一些。

(2)师生打快板念。

师:你们真棒,这次我们来一起跟着快板来试试,好不好?你的声音要向一点了奥!

春天到,花儿笑风儿吹,柳枝飘人们工作真忙碌花匠师傅种植忙保健医生防疾病农民养蚕又播种我们踏青去郊游春天活动真正多真正多

小结:念得真好听!打上快板真是更带劲儿了呢~那我们回家也把这首儿歌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些,好吗?

五、交流调查结果

出示调查表展板师:前不久丁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调查表,去访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在春天里都干些什么?这个任务你们完成了,丁老师把它们都贴在了展板上。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组织幼儿交流调查表。

请4~5名幼儿上前在视频展示仪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做一个干净的'好娃娃,并且乐于助人。

2、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洗澡用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脏娃娃若干,录音磁带。挂图

活动过程:

1、采用讲讲问问的办法讲述故事《大家爱清洁》。

2、就故事讲的重点情节展开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小白兔为什么没有朋友和他玩?

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展开提问:小朋友喜欢洗澡吗?应该怎么去洗啊?洗完感觉怎么样?

4、老师:这里有一个脏娃娃,他已经好久没有洗澡了我们帮他洗澡好吗?组织幼儿洗澡,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肥皂,不要弄脏自己的衣服。

5、小结:洗澡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把肥皂水弄到自己的眼睛里,如果不小心应立即用水冲洗。

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篇3

背景描述:

随着园本课程的深入实施,每个学期教研组一个原创主题似乎已经成了惯例,但是,我们却总觉得这样以组为单位的主题实施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最主要的是忽视了各班孩子的特点和能力差异,而孩子的差异对课程实施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分析三个小班幼儿现状,差异更是明显:小一班经过一年的托班教育,各方面的能力都比两个新小班强,如果选择同一主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很难体现一致性和针对性,而如果以班级为单位,由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班孩子的发展与需要选择主题,似乎更能体现探究性课程的精神,也更有利于不同能力的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班级的原创主题的实施。

一、主题的产生:

我们班的孩子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来园时不哭了,吃饭、睡觉都很正常,但是,通过平时与一些家长的交流发现,其实有很多孩子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他们还没有把自己溶入到集体中,自己真实的个性都没有充分表露出来,有的甚至还刻意的压抑自己。从幼儿心理特点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毕竟他们入园时间不长,孩子间比较陌生,对同伴及集体还缺少信任感,因此也造成了相互间交往很少的现象。我想,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3——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交往欲望,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才会把自己真实的个性表露出来,通过不断的交往取得同伴间的信任。于是,交往成了摆在老师和孩子面前共同的需要:孩子,需要在与同伴交往中获取相互间信任,从而大胆的展放自我;老师,需要创设机会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在我们的分析与思考中产生了主题——《好朋友》,主要目的是激发与同伴交往的愿望,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我们把情感体验作为这次主题实施的主要目标。

二、主题内容及实施。

由于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以趣味性、浅显性、操作性为原则,尽量选择一些

幼儿感兴趣的,易于理解的,又能具体操作的内容进行实施。经过一翻梳理,我们整理出从两条线索开始实施主题。第一条线索:从故事《四个好朋友》入手,让幼儿了解好朋友的含义,知道有好朋友是很开心的,并用表演、绘画的形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表现好朋友。第二条线索:以玩具为媒介,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体验交往的快乐。玩具是最熟悉和喜爱的东西,也是幼儿共同的爱好,在玩具的吸引下,幼儿间必然能主动的交往,而在玩玩具、分享玩具的过程中,体验了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幼儿之间的陌生感逐渐消失了,对同伴更加熟悉与喜爱,交往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起来了。因此,我们让每个孩子带来了两件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设置了玩具角,除了在集体活动中组织《玩具分类》《玩具分享日》等活动外,还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鼓励幼儿去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主题结束后,我们发现孩子对玩具的兴趣仍旧很浓厚,在一起玩玩具的孩子从自己组的扩展到其他组的,于是我们决定继续保留玩具角。让他们在感兴趣的玩玩具中与更多的孩子交往,体验有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进一步提高交往的技能。

三、主题结果

活动只经历了短短一周,从实施主题到现在,我们都明显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整体发展来看,由于同伴间的交往增多,幼儿普遍表现积极主动,集体活动中思维活跃,自由活动时活动能力增强,以前经常看到有孩子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没精打采,现在几乎没有了,个体发展而言,一些孩子的个性开始表露出来了,比如张家维、从从等几个孩子,现在经常能看到她们主动的在和小朋友说笑。显然,交往使幼儿获得了对同伴与集体的信任,从而愿意在集体中大胆的展现自我了。

反思及体会: 尝试之后总会有收获,经过对整个实施过程的分析与思考,我逐渐获得了一些关于小班主题实施的体会:

1、关于小班主题的来源

小班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经验,探究的愿望也不是很强烈,如果说要生成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而小班孩子兴趣持久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就算有生成的契机,老师可能也很难把握住。所以我觉得小班的主题,大都应该由老师预设。

2、关于主题的选择

主题的适宜性将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因此,要想使主题的开展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预设的主题对老师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虽然主题是老师预设的,但是不能离开孩子,需要老师对孩子的发展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发现孩子需要,以最近发展区 理论为原则选择适合小班孩子探究的、有价值的主题。

3、关于主题的目标

小班孩子年龄小,参与、探索、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主题目标的确定上,以发展情感为重点,通过主题的开展,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情绪情感,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愿望,为中大班的自主探索打大好基础。

4、关于内容的选择

主题目标确定后,我们往往会整合个各领域的内容进行实施。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在选择具体内容时,除了考虑领域间的平衡,还应该把握好内容浅显性、趣味性、情境性,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个愉快的活动情境,才能吸引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5、关于主题实施的时间

小班孩子兴趣持久性比较短,因此,一个主题如果安排几个星期,到最后孩子的兴趣会消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果主题内容应该尽量安排紧凑些,主题时间也可以短一些。

总之,在这次尝试过程中,我彻底改变了以往认为小班探究性主题实施效果不大的看法,通过实践与思考,也积攒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树立了自己的一点观点,为更好的实施园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朗诵诗歌,了解周围环境在春天的变化。

2、感受诗歌循环反复句式的节奏美。

3、尝试运用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中的简单句子。

活动准备

1、课件:寻找春天的图画

2、春天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天气渐渐的暖和了,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谁想说说春天有哪些变化?

二、展??

1、课件演示(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

教师:春天来了,春天有哪些变化呢?

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地方有什么变化?

(河水—垂柳—桃花—燕子—麦苗—农民)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诗歌,说得就是春天的变化。

2、视听结合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丽。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提问:春天来了,我们周围有什么变化?“春天在这儿”?

3、播放课件,体验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感受朗诵语气。

(1)引导问题:诗歌中每段的开头是怎么问的?有谁小声回答说?

有谁微笑地说?谁在轰隆轰隆地嚷?

(2)幼儿欣赏诗歌课件,回答问题。

(3)分段欣赏课件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强调“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朗诵春天不同的变化”。

(4)师幼对诵,体验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练习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诵。

4、跟朗诵并尝试仿编诗歌。

(1)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小声地跟教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2)请幼儿仿编。指导语:我们寻找春天时,还发现哪些小秘密呢?你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

(3)教师帮助幼儿梳理仿编内容,把仿编的内容添加到诗歌里朗诵。

三、延伸

在区域活动,请幼儿诗配画《春天的秘密》。

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篇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活动已被许多幼儿园所采用,主题活动的探究过程是幼儿主动发现的过程,它具有自发参与、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特点。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适宜、适度地鼓励幼儿去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支持他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对周围事物极易产生兴趣进入情景,但又极易分散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或生成主题活动时,应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密切联系生活的内容。那如何使每一位小班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还教育过程以自然和本色的特性呢?我经过不断的实践了解到应“变关注教育环节为关注幼儿”。

一.关注与引发孩子的兴趣

动情激趣是小班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前提,情绪化,情境性是小班幼儿典型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情绪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功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比如:主题活动《我伴桔儿成长》这一活动就是来自于孩子。一次,我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山上散步,当孩子们发现桔子树上结满了一只只绿油油的桔子时,高兴极了,争着围到桔子旁,用他们特有的百种语言:看看、摸摸、唱唱、跳跳等来表达他们对桔子的浓厚兴趣。此时我敏感的意识到孩子的兴趣是如此强烈,我何不动之以情,鼓励他们与桔子做朋友,来渲泄孩子强烈的关爱之情。于是有的孩子抱着桔树做朋友;有的围着说悄悄话;还有的摸着桔子请求快快长大,完全将自己融入了情景,个个乐在其中。我又在孩子的兴趣点上与他们共同设计进行了“我伴桔子做朋友”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通过绘画、挂照片等不同的方式来观察、了解、关心、热爱桔子宝宝,以此也拉开了关于“家乡的桔子”主题活动的序幕。

二.把握与捕捉孩子的信息

在小班的主题活动中,为了支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应确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重视来自每个幼儿的信息、反馈,包括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从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并作出相应的反映,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猎手”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捕捉活动中的教育契机,这正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支持探究行为

小班幼儿喜欢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表达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心,并产生兴趣。兴趣是活动的前提,而需要是活动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支持孩子探究的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比如:主题活动《家乡的果子》,在观察梅子时,一名幼儿问:“梅花都会结果子吗?”对此我没有回避,而是饶有兴趣地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看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红色的梅花会结梅子的”,有的说“白色的梅花会结梅子的”,有的说“所有的梅花都会结梅子”,还有的说“腊梅花不会结梅子的”等等。我把孩子们的看法一一记录下来,鼓励他们继续探索,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于是,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关于梅花结梅子的知识。有的问果农,有的上网,有的翻阅百科全书等,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不少关于梅花的知识,有的写在了纸上,有的`带来了图片,我们一起交流并将这些劳动的成果布置在互动墙上,使孩子体会获得知识的快乐,他们对梅花结果子的认识逐步由模糊变得清晰,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一活动,我体会到:支持孩子具有积极意义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环境,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二)反思教育行为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选择探究活动的方法往往与成年人不同,这时教师应及时、定时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活动有效地展开进行重要的推动。比如:在主题活动《小蝌蚪》中,自然角摆放了许多孩子自发带来的小蝌蚪,孩子们十分乐意照料他们,但时间一长,便有几名孩子对小蝌蚪不客气起来,有的用手去捉它们,有的将积木、小纸片扔在盆中,孩子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批评。可是,事后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他们发现有的小蝌蚪已经长出了后腿、前腿,想让这些小蝌蚪在小纸头、雪花片上练习跳的本领。是啊!我主观地认为他们在搞破坏是大错特错了,该受教育的应该是我自己。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凡事都想亲自动手来证实自己的想法,他们出现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探究行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开始注意不用成人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行为,而是先问个为什么,倾听他们的想法,再同孩子们一起观察、求证、探索。这样教师在支持和保护幼儿主动探究的同时,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中不合理的地方,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捕捉教育契机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但主动生成活动的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孩子在自发、非正规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如:《我伴桔儿成长》中,我组织幼儿去学校的桔林散步,路过桔子树旁,大家热情地同桔子宝宝打招呼,当孩子们发现校园内的桔子长得又青又小时,都十分着急,强烈的求索欲望促使他们争论着。有的说:肯定桔宝宝没吃饭。有的说:他们没喝牛奶,所以长不大。还有的说:喝不到水所以长不大。如果在以前,我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是肥料与阳光的原因,但是现在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了什么?有没有教育价值?因此我抓住机会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猜想,引导展开讨论: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你觉得怎样?幼儿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最后通过询问家长,查找资料,观察讨论,终于发现真正的原因是①整天见不到太阳,②吃不到营养。于是我趁热打铁,带着孩子们给桔子树施肥,浇水,激发关心别人的情感,及初步的劳动意识。由此可见,这个探究过程是非常有益的,幼儿在互相争论中学会了主动表达、分析、判断;在寻找答案中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集体的劳动中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分享与交流孩子的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小班幼儿经验的分享大多以回忆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幼儿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来获取更多的有益经验。经验的分享是直接的,但却具有较强的“过去式”性质,创造成分不多。因此生成活动更应注重经验的创新及多种多样的分享方式。比如:主题活动《我伴桔儿成长》,当幼儿帮农民采摘完桔子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爬到树上采桔子,有的说:跳起来摘桔子,有的说:拉住枝条摘,还有的说:挑着桔子下山等。幼儿的感性经验一下子增加了,对桔子丰收的范围也扩大了。因此孩子们将采摘桔子的经验带入了游戏中,体育区的游戏内容日趋丰富:摘、运桔子,玩得不亦乐乎,创新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表演区的活动也活跃起来,各自模仿着摘桔子的情景,在我的引导下幼儿还学习运用篮子、绸带、果子、鲜花等道具进行表演,并饶有兴趣地探索出了许多采摘桔子的动作。他们在回忆式的创造中得到了满足,享受到了快乐,更发展了孩子的创新能力,获取了更多有益的经验。

怎样的方式才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怎样的时机才能成为最好的教育契机?这些都是我们在积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小班主题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学会理解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学会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学会支持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孩子,适时启发孩子学会学习。

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方案篇6

目标:

1、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喜欢春天。

2、在表现春天的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准备:

1、布置一块有关春天的大的背景图。

2、春天景物的范例(小燕子、小青蛙、迎春花、桃花等)

3、各种表现春天的手工材料。

4、事先带领幼儿感受春天。

活动设计:

一、导入活动:

1、现在是美丽的春天了,春姑娘也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迎园幼儿园。仔细看周围,你从哪里看出来已经是春天了?

二、观察引导:

提问:

1、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河水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树是什么样的?春天的动物是什么样的?

2、为了让幼儿感受自然美,教师的语言应体现美的情趣和情感。如春天来了,小草钻出泥土,来看看美丽的春天;河水哗哗地唱着春天的歌;层层波浪跳着春天的舞;桃树说:“春天是红的。”迎春花说:“春天是黄的。”柳树说:“春天是绿的。”小朋友,你们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燕子飞来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等。

三、画一画春天是什么样的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事物画出来。

2、把画出来的事物沿轮廓线剪下来贴在春天的大背景图上。

3、引导幼儿用一句动听的话来表达你的喜欢。

四、欣赏美丽的春天:

幼儿和同伴说说自己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五一主题活动活动方案推荐6篇

服装活动主题活动方案6篇

安全活动主题月活动方案6篇

读书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模板6篇

主题教育月活动方案模板6篇

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6篇

夏天主题策划活动方案6篇

爱国主题活动方案策划6篇

班级特色主题活动方案6篇

主题班团队活动方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487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