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案是没有意义的,制定好教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六上草原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上草原教案篇1
一、教学时间:
20xx年4月1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2、了解森林火灾的危害。
3、懂得一些基本的防火知识。
4、了解火警以及报火警的方法。
教学准备:森林图片;火灾后的图片。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①、了解引起火灾的原因;发生火灾时的一般特征;初步学会防护森林火灾的安全意识,逐步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
②、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
③、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森林防火措施。
④、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火是人类的朋友,它带给我们光明,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造成灾难,古往今来,多少无情的火灾不胜枚举。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为此我准备了这次“森林防火”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各种形式来掌握防火安全知识,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例子一:
20xx年3月14日沁源县沁河镇南石村“3、14”森林火灾共造成6名消防员牺牲,该火灾系该县中峪乡东王勇村龙头占自然村村民霍某某,在地里耕作时使用明火造成。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20xx年3月14日下午3时35分许,沁源县沁河镇南石村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接到报告后,沁源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20xx余人扑救。18时40分左右,明火扑灭,火场得到控制。
17时许,在扑救过程中,因风向突变,名森林消防队员被困火场,经搜救被送往沁源县人民医院全力抢救,其中1名轻伤,6名抢救无效。牺牲的6名消防队员大多为90后,其中一名出生于20xx年2月,年仅19岁。
例子二:据市应急管理局消息,20xx年3月30日中午12时许,市密云区东绍渠镇高各庄村村南发生一起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方向蔓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市领导赴现场指挥扑救。市密云区出动380人赶赴现场灭火,市森防办调集平谷、怀柔、顺义、市直属队、森警机动支队等11支队伍赴现场支援,市119指挥中心也调派就近消防队伍赶赴现场处置。截至15时30分,密云区域明火已基本扑灭,过火面积约40亩,平谷区域目前有900余人在火场进行扑救,无人员伤亡。
例子三:
20xx年3月29日下午1时10分左右,省沁源县王乡王村发生森林火灾,由于当地正值大风天气,火势迅速蔓延,根据18时卫星遥感像素监测,火场面积达28、6平方公里。
3月30日,经过17个小时的紧工作,火情基本控制在一围,火灾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
3月
29日下午,森林灭火前线指挥部成立,设立9个组开展工作,灭火前线首要任务是确保群众安全,火灾已涉及或可能涉及的6个乡镇40个村的群众全部疏散撤离,同时周边企业的易燃危爆品已全部转移。森林火灾图片: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在森林火灾面前,我们应该了解什么知识?
(一)、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初识各类标志图案。这是什么?
教师活动: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标志。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和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和交通标志一样,其警示作用及可能造成的结果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1)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标志:消防手动启动器、火警等。
2)紧急疏散途径的标志: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地方或物资的标志:禁止火灾、禁止用火灭火等。
5)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四、主题班会结束语
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用自己学的知识有效地保护自己。最后,祝大家永远都平安幸福!
六上草原教案篇2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 羊群……大白花。
⑷ 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上草原教案篇3
教育目标:
1.认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
3.学习并掌握森林防火知识。
教育过程:
森林火灾很容易蔓延,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一、认识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
在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二、影响火灾的三要素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三、怎样扑救森林火灾
(一)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强化扑火组织。
1、是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2、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3、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
4、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
5、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6、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
7、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
8、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二)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1、是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
2、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按规范俯卧避险。
3、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4、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四、活动总结
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用自己学的知识有效地保护自己。
六上草原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及双响筒及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及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2、通过对草原****情景的表现,对的马蹄声,及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及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长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三、学习歌曲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
a、老师范唱。
b、学生听磁带。
c、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表现欢乐的草原。
a、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
学生: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孩子想想怎样用它为****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孩子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场面。(请几个孩子表演****的场面。)
3、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孩子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现美丽的大草原。
六上草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和人民热情好客,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学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体会重点句子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片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幻灯出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
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 读课文 画句子 谈体会)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播放课件)(在汇报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有关课文片段,以幻灯画笔指导,在学习热情款待部分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师: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吧(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播放《草原迎宾曲》---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师:通过这几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归纳板书:自然美 人情美 草原)如果说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么蒙古族同胞对我们这些来自汉族的客人这样热情而不辞劳苦远道迎接,这般的盛情款待,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人情美,从中可看出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民族团结。)自然美人情美,这一切都是辽阔美丽的草原所赋予的,这也就是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文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这一心声?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然而,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这里老师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我们来看看,也许从这些图片中你也可以想像出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的?(出示)看了这些图片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2、让学生现场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请到我们草原来,草原之花永盛??
大草原,乳飘香,人情美,客常在
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