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 >工作计划

山水诗教案推荐8篇

为了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反复推敲每个步骤的衔接,​,一份具备适应性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水诗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山水诗教案推荐8篇

山水诗教案篇1

教材简介:

?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按先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一篇很适合训练、指导诵读的好教材。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本文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讲授法,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也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精读课文,感悟美景,”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桂林的美丽景色,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在感悟中探究,体验想象桂林的美丽景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会认“澜、瑕、攀、峦、骆、驼、障”等7个生字,会写“漾、镜、瑕、峦、览、骆、驼、罗、障”等9个字,掌握“荡漾、无瑕、峰峦、游览、骆驼、奇峰罗列、屏障”等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浑源县境内有一处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谁知道是哪儿吗?(闻名遐迩的北岳恒山和巧夺天工的悬空寺)是的,我们家乡的`北岳恒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和雄伟的山川,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他们流连忘返,也令我们浑源儿女由衷地感到自豪,也由衷地感到骄傲。其实在我们中国像北岳恒山一样的游览胜地还是有很多,比如,水平如镜的杭州西湖,峰峦雄伟的东岳泰山,红叶似火的北京香山,还有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2、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3、师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先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去领略一下桂林的美丽景色吧!(板画小舟)看课文听录音,想一想,这篇课文总共几段?哪一段是讲桂林的水的?哪一段是讲桂林的山的?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观赏漓江的水

1、我们先来看桂林的水(板画水),齐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的语句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师生对话:交流画住的语句,漓江水的特点是(板书静、清、绿)。

(1)请同学们用字或者关联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句子,报告给老师。(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2)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用亲切、亲昵或者可爱来评价,叠词使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3)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这么独特,这么有个性,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清”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示范)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示范)

3、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具体说明。老师读上半句,你们对下半句。

(1)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2)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并在课件中学习“瑕”字。

(4)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4、这三个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是用什么标点符号隔开的?

5、这样写是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把这种又静又清又绿的气势写出来了,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再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6、仿写排比句。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

7、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明明是写漓江的水的,干嘛从一开始就写什么大海呀什么西湖呀?读第一句,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这是对比手法,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8、读最后一句,找见一对反义词,(前进和后移)其实第一段中的一个词和第二段中的一个词是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欣赏和观赏)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二)观赏桂林的山

1、接下来同学们自学桂林的山,先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2、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归纳桂林山的特点。(依次请学生板画山)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用了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并在课件中学习““障”字。)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师过渡: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欣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1、理解“空中、山间、江上”这样的层次、方位、立体感觉。(板画云雾迷蒙、绿树红花)。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理解:“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完成板书的画卷)。

(2)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板书)

4、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探究内化

1、看课文视频,此时此刻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全国各地都有,所以我们可以把“桂林”改为“祖国”,想象一下祖国的山水。

2、加形容词来表示祖国山水的美?(秀丽、锦绣、美丽)

3、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水的美?

4、改成感叹句,会吗?

5、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是的,第七课《走进丽江》,你将看到古城美,雪山美,第八课《五彩池》,你将看到形状美,颜色美……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阅读,善于发现,善于感悟,善于探究,美就会映入我们的眼中,走进我们的心里。

五、布置作业,渗透训练

六、板书设计

山水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连绵不断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教具设计]

dvd光盘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组学习(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导语: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桂林之行吧!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1、波澜壮阔的大海,2、水平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四、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到的学习方法是:(生齐答:有感情地朗读、找特点谈感受)好了,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设计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 奇 秀 险 人在画中游

原因 特点 感受

山水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点评。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山水诗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学课文的2、3、4节,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能背诵这3小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好词、好句、好段。

4、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能抒发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佳句。

【教学难点】

怎样将桂林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回忆一下,甲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传授

过渡:

人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课文。

(打开书,看第二节)

1、学第2节:

⑴ 桂林有一条玉带似的漓江环绕其间,它有些什么特点呢?请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漓江的特点是什么?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听录音、看录像)

看录象时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让学生从音乐与画面中感受桂林之美。

真美啊!它有些什么特点呢?

(静、清、绿)

⑵ 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老师读前半句,全班一起读后半句。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

① 作者为什么要在静、清、绿前加上真字呢?

② 比较句子。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③ 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二句。

⑶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那么文中将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翡翠,介绍光泽,颜色)

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⑷ 这句话除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方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使人加深印象,读起来郎郎上口。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分句,有感情地读。

⑸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分句,读一读:

① 水真静啊,想一想哪些词应该读轻点?再读一遍。

② 读得真好,将江底的沙石读成重音,还有哪个字应该读得拖一点?

③ 很好,将一块翡翠读成重音,突出了真绿。

④ 连起来读,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读哪一部分,如全喜欢就一直站着。配乐朗读,使学生沿着音乐的情绪处理课文的朗读。

⑹ 学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这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头要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呢?

⑺ 漓江的水确实美极了,想不想再次荡舟漓江。放录像,师配乐背诵,使学生受音乐的感染,老师在音乐的衬托下饱含感情地背诵,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⑻ 谁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根据这道填空题试着背一下这一节呢?配乐背诵,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模仿,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

2、学第3节:

⑴ 游览了漓江的水,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桂林的山。轻声读课文,找出桂林山的特点。

⑵ 你最喜欢作者写的哪一个特点呢: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你能在说完后发出邀请,请一些同学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吗?在讨论时配以古筝弹奏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仿佛走进桂林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① 把山比作老人、巨象、骆驼写出了山的形状千奇百怪。

② 把山比作屏障,写出山的颜色秀丽多姿

③ 通过危峰,写出险,通过自己的感觉写出险。

⑶ 你们一定已经对桂林山充满了好奇,让我一起去领略一下桂林山的美景。

(请一位同学配一下音,读一读课文的第3节)

朗读时配以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

⑷ 真美!让我再来试着背背这一节。

(小组合作,上讲台背)

背诵课文时配以音乐,使学生能背诵的有感情,得到美的享受。

3、第4节:

这样的`美的山围绕着这样美的水,这样美的水倒映这样美的山,使你有什么感觉?(齐读第4节)配乐背诵,让学生受情绪感染。

三、总结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游览了桂林,欣赏了那里的美丽风光,会不会唱《让我》?

老师将歌词改编了一下,大家跟着音乐唱。

用《让我们荡起双浆》为背景音乐进行填词创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桂林山水历来为文人所青睐,留下许多著名作品,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课外书籍,请同学们两人一本,找到有关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句子,读一读,愿意读的,一个接一个自己站起来读,好吗?

3、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有着许多象桂林一样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如杭州西湖(幻)、长江三峡、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等等。今天老师布置一个回家作业,去收集写著名景点的文章下节课交流。

希望我们今后有机会一起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

【板书板书】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

山:奇、秀、险

山水诗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山水诗教案篇6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⑴ 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 静:

① 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③ 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⑶ 清:

①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②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

③ 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⑤ 齐背。

⑷ 绿:

① “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 演示:

“半边渡”。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⑸ 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⑹ 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⑵ 奇:

① 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 指导朗读。

⑶ 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⑷ 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山水诗教案篇7

一、素质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漓、谰、瑕、翡、桨、峦、筏”。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学法引导

1.预习:在学习新课之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独立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堂上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读去体会。

(二)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反复入境地朗读去体会美景;通过教师介绍,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读、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带。

2.“桂林山水”全景图及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观察画面,谈感受。

2.质疑问题,独立解决生字、新词。

3.思考、讨论,勾画重点词句。

4.再观察插图,发挥想像,进行表达练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像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山水诗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分别是“”和“乚”,不要写错。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备课参考

《桂林山水》词语解释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3)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4)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5)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6)翠屏:翠绿的屏障。

(7)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8)重峦叠嶂:山峰连绵不断,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11)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桂林简介 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约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条青丝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赞美漓江的诗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驶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wā)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但是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4俄里,……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今天天气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从村子里向我们迎面而来。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沼泽地上空飞鸣;通过了散布在空气中的滋润的阳光,远处的景色显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样。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健壮!……

石钟乳的形成 石钟乳的形成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游人进入溶洞,只见石钟乳千态万状,琳琅满目,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有时,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看着你。有时,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有时,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有时,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白居易的诗读后感8篇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600字8篇

给孩子们的诗读后感优秀8篇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500字8篇

送别诗教学反思5篇

诗教研活动总结优质5篇

诗教研活动总结5篇

与诗相伴作文800字5篇

诗教研活动总结参考7篇

读苏轼的诗读后感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699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