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和实施过程,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让教学更具活力与趣味,明确教学方向并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认真编写教案的核心目的,下面是总结了小编为您分享的登山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登山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课t;登山>,来进一步了解列宁。
生:(齐)登山
二、新授、感悟
1、 检测读文情况,读完后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师:列宁和巴国茨基在登山时,不就是过一条小路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合作交流,做好分工,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
生:这是一条危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6和第10自然段看出来的。请于兴阳来读课文。
生:这是一条惊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14、15、17自然段看出来的。请朱立超来读课文,我们是从这几段描写的动词看出来这条小路是一条惊险的小路。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把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带上了那条小路上了,真令人胆战心惊呀!那面对小路,列宁是怎样表现的呢?(小组合作交流)
师:当列宁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时,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汇报 当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顶时,展现在他们我们眼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欣赏美景,在谈一谈感受。
生:课文第18段,谈感受。
师:你们都感觉这景色这么美,那同学们说说此时的列宁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生:说想法。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也该回去了,他们有选择了来时的小路。他们第二次走这条小路的是怎么走的呢?(小组汇报)
生:小组汇报
师:我们知道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两次走小路的表现,谁来说一说列宁第一次和第二次走险路有哪些不同?
生:汇报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文 师:那么这一段我们怎么理解列宁说的话?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理解的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列宁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列宁具有临危不惧、遇险不惊、从容镇定的精神品质。
三、扩展
师:我们知道列宁第二次走小路是为了锻炼意志。课前你们也搜集了很多有关锻炼意志的人物的故事和名人名言,谁来说一说。
生:积极说
四、总结
同学们搜集的真不少,学习了列宁的这篇登山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也学会了很多,老师希望各位同学都要学习列宁的这种临危不惧、遇事不惊、随时随地都锻炼意志的品质。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登山的教案篇2
设计意图:
轮胎是孩子们常用的运动器械,我利用轮胎设计组织了本次活动,以登山运动员训练的情景贯穿始终,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第一环节是准备活动,着重进行练习手臂的运动,为搬轮胎做准备。第二环节为基本部分,共有三个游戏:游戏一“跋山涉水”,幼儿用多种方法通过由轮胎、垫子、圈铺成的路,并加入快速跑、跳等动作,加大了整个活动的运动量;游戏二“挑战轮胎山”,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分为挑战速度、挑战难度、挑战稳固度、挑战高度四个环节,让幼儿逐渐掌握搭建轮胎山的技能,培养勇敢的品质,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游戏三“抢占高地”,幼儿分组登上轮胎山,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第三环节为放松活动和活动,让幼儿尝试科学地开展全方位的放松活动,最后收拾器材,培养幼儿的主人翁及收拾物品的习惯。
目标:
1.尝试小组合作搭建轮胎山,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在搭建、攀登轮胎山的过程中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准备:
1.幼儿穿上适合运动的鞋子和裤子,分红、黄、蓝三队,贴好标记。
2.将场地分成三块并分别贴上红、黄、蓝线;用轮胎、垫子、圈铺成一条路,汽车轮胎27个(汽车型号不同,轮胎厚薄也有差异)、垫子9块、圈18个。
3.教师用的'小蜜蜂耳麦、哨子,奖牌一块,五角星若干,做好标记的长竹竿一根。
4.热身音乐《向前冲》,放松音乐《天籁森林》。
过程:
一、准备活动
在教师带领下进行热身运动,做从头至脚各关节的放松运动,着重练习手臂动作,为搬轮胎做准备。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戏:跋山涉水
1.幼儿熟悉“山路”,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
师:我们是登山运动员,今天要参加各种训练。首先我们要顺利地通过这条山路,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
(幼儿自由尝试。)
2.幼儿相互模仿同伴的方法,快速通过山路。
师:现在,我们要挑战速度,请你用最快的速度通过这条山路。
(幼儿尝试2~3次。)
3.教师:你们真厉害,用跳、跑等方法顺利通过了山路。
(二)游戏:挑战轮胎山
1.挑战速度。
(1)教师提出要求:请每组小朋友快速取9个轮胎放在自己的区域。
(2)幼儿分三组取轮胎。
(3)教师:只有听清楚要求再出发,才能正确地完成任务。搬轮胎时要一边搬一边数,拿多拿少都不行。这次速度最快、取放轮胎数量正确的×组可得一颗五角星。
2.挑战难度。
(1)教师提出要求:请每组各搭一座轮胎山,听到哨声后在线上集中。
(2)幼儿分组搭建。
(3)教师提出难度要求:每组派1个人站到山顶上。(幼儿操作。)
(4)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站在山顶上的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害怕?一个人在攀登时,你的队友在干什么?轮胎山不牢固怎么办?
(5)教师:是呀,轮胎山这么高,还会摇晃,一个人站在上面肯定会害怕。你们是一个团队,当你们的队友在挑战时,大家都要为他加油,并扶稳轮胎山,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取得胜利。在这个环节中团结合作好的×组可得一颗五角星。
3.挑战稳固度。
(1)教师提出要求:请修改你们的轮胎山,使轮胎山又高又稳。
(2)幼儿分组修改。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你们是怎么修改的?你们觉得成功吗?
(4)教师:原来底部用最大的轮胎、叠放时为轮胎山制造台阶、每个轮胎间尽量对齐等方法可使轮胎山变得更稳固。修改成功的×组可得一颗五角星。
4.挑战高度。
(1)教师提出要求:现在,请你们组的5个人全部站到轮胎山上,其中一个人站到山顶上,我来用竹竿比比哪组山顶上的人最高。
(2)幼儿分组挑战。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你们搭了几层?为什么轮胎山都是×层却有高矮?
(4)教师:原来轮胎的大小不同、厚薄不同,它们叠在一起就会有不同高度。站在山顶上的入身高也不同,虽然都是站在×层轮胎上,但高矮却相差很多。
(三)游戏:抢占高地
1.教师提出要求:每组用3块垫子、6个圈为自己的轮胎山搭一条路。(幼儿操作。)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哨声一响,第一个队员出发,登上轮胎山后,第二个队员出发,全部登上轮胎山的队获胜。
3.幼儿竞赛。
4.教师:每组队员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搭建了又高又稳的轮胎山,还为轮胎山配备了各种山路;另外,每组队员都快速地通过了山路,而且团结互助让每个队员都登上了轮胎山,你们真棒!本次比赛×队最快,获得了胜利!其他队员也不要气馁,只要多锻炼就一定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三、放松活动
1.幼儿在音乐声中用多种方式放松。
意念放松:每个幼儿取一张垫子,跟随音乐和教师的语言提示进行冥想和深呼吸。
身体放松:幼儿自己按摩手臂,同伴相互按摩(揉揉肩、捏捏手臂等)。
心理放松:教师鼓励幼儿:“不管今天是否胜利,只要我们加强锻炼,身体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壮。”
2.幼儿收拾场地。
登山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模仿青蛙的动作,学习蛙跳,掌握动作要领。
2、让幼儿能轻松连续的做蛙跳动作。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模仿青蛙的动作,学习蛙跳。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能轻松连续做蛙跳的动作。
活动准备:
画好的荷叶若干。(4片一排、两排)
画好的小河和草地。
青蛙头饰
音乐《梦的眼睛》(热身音乐)《天空之城》(放松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好青蛙头饰,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场地,进行活动前的准
备。
教师:天气真好啊!青蛙妈妈想带着我的青蛙宝宝去草地上做游戏,
你们想去吗?
教师:那我们一起跳到草地上去吧!(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表演青蛙操进入场地)。
二、幼儿学习蛙跳。
教师:孩子们,你们刚刚做的青蛙操真是棒级了!夏天来了,农民伯
伯的农田又会有许多的害虫需要我们去消灭,你们想去吗?
教师:那我们是怎么去捉害虫呢?(跳着去)
教师:哦,跳着去,那妈妈就教你们一个能跳的更高更远,捉到更多害虫的新本领,想学吗?
1、教师先做一遍动作的示范。(示范时让小朋友站成一排,或散??
一些)
教师:请小青蛙散开一些,找一个能看到妈妈的地方蹲好,看妈妈做
一遍。
2、一边讲解动作一边做示范动作。
教师一边做示范一遍讲解动作要领。(两脚稍微分开,和肩膀一样宽,两只手放在身体的前面,蹲下,两只手撑地这样才有力气跳的更高更远,跳的时候双脚用力蹬,双手用力撑,落地时要往下蹲。)
3、教师教师带领幼儿练习2--3次,视幼儿表现进行动作纠正。
教师:你们会了吗?来试一试。
教师:我的宝宝真能干,跳的真好,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只小青蛙跳的'最高最远。(表扬xxx跳的好,请你到前面来跳)
4、教师小结幼儿练习情况
三、幼儿进行游戏,巩固蹲撑跳的动作。
教师:我的宝宝真能干,学到了捉害虫的新本领,农民伯伯听说了,就想请我的宝宝去帮他捉稻田里的害虫,你们愿意去吗?
教师:去稻田的路上我们要经过池塘,池塘的上面有一片片的荷叶,我们要跳到荷叶的上面通过池塘。你们记住了吗?
教师:孩子们,我们出发吧!(教师在前带领幼儿用蹲撑跳方法往稻田的方向走。)
2、来到“池塘”边让幼儿排好队进行蹲撑跳的巩固练习。
教师:你们看,这个池塘里面的荷叶不是很多,我们有这么多的小青
蛙要到池塘对面去,我们怎样才能安全顺利的通过池塘呢?(排好队)
教师:我的宝宝真聪明,想出了排队的好办法,那我们就赶紧排好队吧!
3、组织幼儿排队。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次捉一条小虫子,捉到后游过小河,把虫子放在小河边上的篮子里。放好后你可以重新排队跳过池塘去捉虫子。明白了吗?
4、幼儿捉虫子。
5、组织幼儿再次游戏。
教师:我的宝宝变得这么能干我真是高兴极了,在那边的棉田里也有许多害虫,我们去把它们都捉光,好吗?
教师:去棉田的路上呀,有一片草地,我们要跳过草地才能到达棉田,我们出发吧!
四、组织有进行放松活动,结束活动。
教师:妈妈觉得我的宝宝真的长大啦,变得这么能干,捉了这么多的害虫,真是棒级啦!捉了这么多虫子,你们一定累了吧,我们一起放松休息一下吧!(随着音乐放松)
教师:好啦!我们回家吃虫子吧!
登山的教案篇4
?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学时,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行序教学,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自学入手,直奔中心
⒈、出示自学提要,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本文写列宁在的时候,和巴果茨基次走过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为,第二次走是为了。
(2)按照“隐居走险路再走险路”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找出课文的中心段,画一画,读一读。
⒉、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学生的填空内容,全班评价、矫正;
(2)指名回答如何分段,说出段意;(3)读出课文的中心段。
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
1.出示第一句话,学习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艰难。
(1)投影:“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列宁怎样害怕它?以此阅读课文,引出两个语段:
语段1:“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走过了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
教学步骤如下:
①画。要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巴果茨基历险情形的字词:背贴、扭转、不看、碎小、慢慢、移动、舒。
②品。引导推敲品评所画字词的内涵:“背贴”说明小路狭窄。“扭头不看”可见山渊之深。“碎小”、“移动”着力表现行走的艰难。“舒”反衬出原先内心的恐惧,从侧面表现小路的险峻,行走的危险,为下文理解列宁的坚强意志作铺垫。
③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对走险路的惊险、艰难和恐惧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语段2:“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
设问: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联系上文,感受到列宁所处的危险境地和内心的极度恐惧。
(3)讨论,从“就是因为我害怕它”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说明小路的确很危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列宁正视现实、承认困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2.出示二、三两句话。联系相关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1)投影:“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已的意志。”
(2)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后半部分,看列宁对”害伯”抱有怎样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①找语句。读中找出能回答以上问题的语句,再读一渎。
②作比较。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登山的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 课题。
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 :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 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
17 .登山
路险 第一次 必须走 在后 停住
第二次 仍旧走 在前 毅然 决然
登山的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赛跑的教案6篇
★ 望月的教案6篇
★ 收雨伞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