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教案应当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思路,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案不仅是教学的指南,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重要工具,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xx|xxx|;
2、幼儿尝试制作打击乐器并为乐曲伴奏;
3、再熟悉儿歌的基础上通过肢体动作及情境表演感受音乐的生动有趣;
4、在集体演奏中保持与音乐以及他人的协调一致,体验团结协作参与演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蛙鸣筒(铝棒、竹签、珠子、吸管、胶布、椰奶罐);
2、木鱼、马蹄板、铃鼓、串铃、响板;
3、节奏卡两张、律动磁带;
4、青蛙头饰与师幼人数相同;
5、情景创设、池塘、荷叶、一只小青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师幼问好:
(二)以节奏型xxx|xxx|;xx|xx|。
师:小朋友你们好。幼:老师你好。
(三)复习节奏:
a出示木鱼,幼儿拍手打节拍。
1、x
2、xx|
3、xxx|xxx
4、xxx|xxx
5、xxx|xxx。
b小朋友学小动物叫,老师来打节奏。
c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学小动物叫,并以相应的节奏表现出小动物叫声。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蛙鸣筒,请幼儿初步掌握使用蛙鸣筒的方法和儿歌中使用蛙鸣筒的位置;
2、滑动蛙鸣棒,根据它发出的声音告诉幼儿蛙鸣筒的名称;
3、请幼儿诵读儿歌《小青蛙》,教师用蛙鸣筒伴奏;
4、认识节奏型xx|xxx|,出示节奏图;
5、制作部分
简单介绍材料,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制作打击乐器并体验;
6、欣赏(情景表演,小青蛙出场,播放乐曲);
7、表演活动(互换角色)。
三、结束部分
1、创编根据小朋友大胆创编并鼓励小朋友用叫声或蛙鸣筒打出相应节奏。
2、游戏播放音乐,请小朋友继续活动。
四、延伸
1、投放蛙鸣筒制作材料,满足幼儿制作欲望;
2、投放乐曲磁带及已做好的蛙鸣筒丰富幼儿区角活动。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所蕴涵的积极情绪,感受歌唱的乐趣。
2.积极学唱歌曲并尝试两声部轮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故事《快睡吧,小田鼠》,了解小田鼠拖拉不肯睡觉的故事情节;活动前熟悉《两只老虎》的歌曲旋律。
2.音乐录音、田鼠木偶。
3.请一位老师合作示范轮唱。
活动过程:
一、田鼠弟弟没起床。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歌表演《两只老虎》。
2.大家一起跳舞开心吗?我们小朋友每天都早早地来幼儿园唱歌、跳舞、学本领了,可有一只小田鼠还在呼呼大睡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小田鼠晚上拖拖拉拉老是不肯睡觉,早上起不来了)
3.小田鼠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它呢?(早上它一直要睡过头,这可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按时起床呢?)
二、弟弟,起床吧。(学习演唱歌曲)
1. 我们来学学小闹钟的响声,一起用“当”这个音来唱一唱、催一催田鼠弟弟起床,好吗?(师弹琴,引导幼儿一起用“当”音哼唱旋律。)
2.我们的小闹钟已经敲响了,可田鼠弟弟还是没有醒过来,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它说的吗?
3.我也有一些话想对田鼠弟弟说,我把它唱出来,你们听听我唱了些什么来劝小弟弟起床?(师范唱一遍)
4.听了这首歌你觉得心情怎么样?(紧张、急促)//
5.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按节奏朗诵歌词。
(1)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快快起床,歌曲里面说了些什么?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每句歌词重复两次)
(2)你们也来学我催田鼠弟弟起床,好吗?(学念歌词)
(3)重点练习:“钟儿已经敲响”速度要快一些,结合节奏谱×× ×× × ×练习。
6.幼儿轻声学唱。
(1)集体轻声学唱一遍。
(2)提醒幼儿“钟儿已经敲响”这一句要唱清楚。这样,田鼠弟弟就会知道应该赶快起床了。(带领幼儿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一句。)
(3)我们把学会的'歌一起演唱给田鼠弟弟听。(幼儿完整演唱一遍)
三、弟弟,快快起床。(学习轮唱歌曲)
1.田鼠弟弟好不容西被我们叫醒了,可它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要怎样唱才能让它快快起床呢?
2.理解轮唱的方法: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我要请x老师和我一起来唱一唱,仔细听听我们是怎么唱的?(两个老师示范轮唱,请幼儿欣赏)
(2)讨论:
a.我们是怎么唱的?(一个人先开始,另一个人晚开始一句。)
b.唱到最后结束的时候是怎样的?(一起结束的)
c. x老师先开始唱,我比她晚开始,那为什么我们可以一起结束(唱完)呢?(结束的时候,先唱的人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全体幼儿练习唱第一声部的最后一句)
(3)试唱1~2遍歌曲,初步感受轮唱。(全体幼儿先唱,老师晚唱一句,提醒幼儿坚持唱自己的声部,不要随从老师的声部。)
3.幼儿尝试轮唱。
(1)师先播放录音歌曲,然后带领幼儿唱第二声部(1~2遍),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并准确起唱。(提醒幼儿坚持自己的声部,在自己唱的同时也听听旁边小朋友的声音。)
(2)将幼儿分成两队(两声部),看老师指挥轮唱两遍。(第一声部录音伴奏,第二声部老师带唱;再交换声部轮唱。师可将幼儿的歌声录下来并播放给大家听)
4.师小结并鼓励幼儿:轮唱的时候,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浪过去,一浪又过来,就像是很多人在一遍又一遍地接着催田鼠弟弟,田鼠弟弟很快就起床了。学会这首歌,我们以后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催别人快起床了。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力度的强弱变换和韵律特点,并能看着图谱表现。
2、在音乐中大胆使用动作,体验表演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一张白纸、记号笔、ppt。
活动过程:
一、互动——《快乐小猪》。
1、边做动作,边进教室,一起来《快乐小猪》
2、请幼儿感受曲子的旋律,听《快乐小猪》的曲子做律动,将幼儿引入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二、倾听想像,初步感受音乐。
1、第一次尝试体验听
师:今天苗苗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请欣赏。(闭上眼睛,仔细听)
2、第二次尝试体验听
师:请你来做指挥家,用线条的形式把这段好听的音乐表现出来。
注意:伸出你的手,用心、用耳朵、仔细的听。
3、请表现好的指挥家做示范。
三、教师讲解图谱。
1、提问:刚才在指挥中你们都用了哪些线条来表示音乐?(教师把幼儿说的图谱画在白纸上)
2、全体幼儿一起来学习打单个的图谱。
3、出示完整图谱,师幼一起听着音乐把整首曲子表现出来。
注意:图谱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有的音长,有的音短。
四、用身体来感受音乐。
1、师幼一起来用身体动作表现。
2、两人合作来完成身体的动作。
五、放松运动——《快乐歌》。
幼儿肩搭肩一起来放松一下。
活动反思:
本班幼儿正处于4—5岁年龄阶段,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而这一阶段也正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了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自己的情绪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于是我结合《纲要》以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设计了“小小演奏家”这一音乐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1、引导幼儿能按一定的节奏型为乐曲作即兴伴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现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在此次活动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引出节奏型,使活动更加顺畅。
为了让活动看起来不生硬,我带着孩子学小鸟飞到大森林里,又在森林里做早操这两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并将创编好的儿歌运用到这里。引导幼儿通过边做早操边有节奏地说儿歌,随之转化为节奏图谱,又以给兔子命名的方式说出节奏型,引导他们感知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孩子很自然的就熟悉了这一节奏型的节奏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活动游戏化。
活动中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情绪高涨,积极、主动、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开展的。我所创设的森林背景,为的是在与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入森林中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模仿小鸟的许多动作、与森林中的大树做游戏等活动,来引发幼儿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更主动、更专注。之后又以游戏的口吻和他们一起锻炼身体做早操,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向孩子们展示小兔节奏图谱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等等。
三、运用多种感官使幼儿逐步掌握节奏型。
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四、还有一点是我在活动中随时进行了调整。
在用不同声势打节奏的环节中,设计活动时,我本想让每一组的幼儿用不同的声势来为乐曲配伴奏,如:一组跺脚、一组拍腿、一组拍手等,一边打节奏一边来体验这种合声所带来的快乐。活动进行到这时我感觉他们对节奏型的掌握还不够好,分开打节奏更易受到别组的影响,同时音乐又很长,一种声势打下来孩子会很累,于是我调整为在整个乐曲中带孩子变换不同的声势来配伴奏,也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篇4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大馒头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活动准备: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 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培养幼儿创编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艺术的表现力。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音乐、花、塑料条
(一)开始部分
1、韵律活动《郊游》入场。
2、发声练习《欢乐颂》练习跳音与连音第一遍用“啦”和“呜”来唱,第二遍分组,一组唱词,一组唱衬词。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你们瞧:―――出示花束,“我们编个花篮把它装起来吧”引起幼儿编花篮的愿望。
2、播放《编花篮》的歌曲,幼儿手工操作-编织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篮,感受编织的方法。
3、请幼儿自由结伴,用自己的身体编织一个大花篮(分组进行)
4、创编舞蹈《编花篮》
(1)出示玩具花篮,请幼儿观察“支架”与“枝条”部分,启发幼儿在创编时将人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做支架,一部分人做枝条,注意支架是固定的,应该站成什么队形,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枝条很长,怎样做可以表现枝条在支架间来回穿动?
(2)将幼儿分为三组,鼓励他们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创编动作,先边唱边编,教师巡回参与,再统一放音乐,三组一起来一次。
(3)请出其中的一组来将自己的创编成果进行展示音乐结束时,教师启发枝条和枝架应互相缠绕在一起,摆出最后的造型。
(4)创编丰富支架的动作:
a、放音乐、鼓励幼儿自由编、跳。
b、请一些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后面的舞蹈中可学习借鉴他们的动作)
活动反思
幼儿园孩子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学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
孩子们很喜欢编花篮的游戏,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锻炼了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体育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由于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它是幼儿园的重要教学手段,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真正做到使幼儿处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中,随着意愿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