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 >工作计划

七年级春教案参考7篇

教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教案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推进而提前设计和准备的必备工具,以下是总结了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春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春教案参考7篇

七年级春教案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欣赏曲。精选了《回声》、《闲聊波尔卡》、《跳蚤之歌》、《春雨》、《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游击队歌》、《祖国,慈祥的母亲》等八首精美的声乐作品。

第二部分是知识点,人声的分类,通过教师的板书让学生掌握;声乐的演唱形式通过欣赏以上八首声乐作品,通过探究、听辨等教学活动来完成。第三个知识点是作曲家贺绿丁的简介,让学生阅读掌握。

第三部分感受与判断实践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评价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对聆听和探索人声具有兴趣和愿望,在听赏声乐作品的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小组探讨,说出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以及童声、男低音、女高音的音色特点;

2、能辨别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

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面部表情、身体律动等),能对所听的音乐作出反应,并从中体验到欣赏声乐作品的愉快。

三、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听赏声乐作品,感受各种不同体裁与形式的声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意境,品味人声之美妙,进而激发学生探索人声分类和常见声乐演唱形式的兴趣。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与学生一起探讨人声的分类。

根据人声的特点和音域,可以分为:

童声

女声: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可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四)通过欣赏声乐作品,让学生小组讨论各种声乐的演唱形式。

1、听赏《回声》和《闲聊波尔卡》。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

(2)欣赏歌曲,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合唱的特点,请小组同学发言。

(3)教师小结:合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各声部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演唱同一首歌。包括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又分为男生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等。合唱音响丰厚,音色多样,表现力丰富。

2、听赏《跳蚤之歌》和《春雨》、《当兵的人》歌曲片段。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

(2)欣赏歌曲,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演唱的特点(可从音色上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女高音音色柔美、明亮、清丽,男中音厚实、洪亮、豪放,男高音优美、高亢、明亮。

3、听赏女声二重唱《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和男声四重唱《游击队歌》。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尤其了解作曲家贺绿丁的生平。

(2)欣赏歌曲的片段,欣赏后,小组讨论重唱的特点,请学生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重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一般由一人担任一个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重唱可分为男声重唱、女声重唱、混声重唱、童声重唱等。

4、教师举例说明其他的声乐演唱形式的特点:轮唱、对唱、领唱、表演唱、齐唱。

(五)以小组为单位,听录音,说出下列歌曲的演唱形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2、《洪湖水,浪打浪》( )

3、《我的.祖国》( )

(六)分小组,组织学生把《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进行表现。

(七)小结本课。

教后记:教材所选欣赏曲目非常好,既有代表性,又符合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学生欣赏时的兴致比较高,不象以前的教材,选的歌曲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七年级春教案篇2

教学内容:

44页-45页6和7的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七年级春教案篇3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教师:

(1)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2)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3)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师: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

学生:边归纳总结边填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探究活动三: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观看资料:(1)气温、降水量图;(2)实例。

教师:提问,比较各地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最后归纳,气候受地形、纬度、海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四: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1、学生:从举例、自身体验出发,气候对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思考活动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地形等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生产活动(2)生活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判断表示天气还是气候:

狂风暴雨( )晴空万里( )

四季如春( )春光明媚( )

填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海南终年如夏,南通四季分明。( )

(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

(3)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

探讨: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本堂课不是传统的45分钟的上课,而是有上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收集的有关气候问题的资料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课后还有相关知识的开放题。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深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是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七年级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5.7,-7,-9,-10,0,-3,-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七年级春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讲解

如x2—16

=(x)2—42

=(x+4)(x—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2)2x3—8x。

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七年级春教案篇6

一﹑自学质疑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国土辽阔,完成以下问题:

1、在亚欧大陆的北部,有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这就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俄罗斯。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找出俄罗斯的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二、交流展示

1、读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纬度范围和经度范围,并找出俄罗斯周围的大洋有哪些?

答:纬度范围:50°n—70°n;经度范围:20°e—180°e。

周围的海洋:北临北冰洋、西邻大西洋、东临太平洋。

2、再读图7.45“俄罗斯的地形图”,完成以下几个小题:

(1)找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答: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走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注入里海。阿穆河即黑龙__,注入太平洋。

3、读图7.46“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完成以下问题: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4)描述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三、互动探究

根据以下材料,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xx年8月13日,俄罗斯海军的中坚舰艇“库尔斯克”号多功能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失事沉没,全世界为之震惊,一年后的9月,俄罗斯开始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工作。

材料二:亚欧分界的趣闻

第一个以乌拉尔山脉来划分欧洲和亚洲的是俄国彼得大帝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瓦里塔季谢夫。乌拉尔山脉,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萨克斯坦草原,海拔20xx米左右,是欧亚大陆上纵贯20xx多千米的一道天然界标。塔季谢夫对乌拉尔山脉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发现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个地区的动植物有许多显著区别。考察发现,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的河流往两个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马河,另一面流向东方,注入鄂毕河,而且向西面和东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群和动物群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在西面河流域里的鱼,体呈红色,如娃鱼、茴鱼。在东面河流中虽然他们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样,如折乐鱼、聂利玛鱼,但鱼体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根据乌拉尔山脉的位置和特点以及它的东西两部分地区所在的各种不同特点,塔季谢夫提出,将乌拉尔山脉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他的这个看法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俄罗斯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罗斯有14个陆上邻国,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的内陆国,中国 是面积的邻国。

(2)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有3/4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但俄罗斯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请说明其原因。

答: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欧洲,全国的工业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欧洲。

(3)俄罗斯的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以东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它们以乌拉尔山脉为界。

四、精讲点拨

1、俄罗斯由于纬度较高,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2、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地区为寒带气候

七年级春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察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现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伟的`峨眉山也渐渐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想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继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想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想念亲人的什么呢?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朋友)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谊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出现,诗人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欣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自由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6篇

二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案8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6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通用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

二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猫教案8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809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